维生素D是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,主要参与体内钙磷代谢,促进骨骼生长。婴幼儿期维生素D不足可使婴幼儿患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,轻者表现烦躁、睡眠不实、夜间啼哭、多汗、枕秃,重者可引起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,如颅骨软化、方颅、前囟闭合延迟、乳牙萌出延迟、肋骨串珠、肋缘外翻、鸡胸、脊柱及腿弯曲、肌肉松弛、坐、立、行等运动生长迟缓。
人体内的维生素D90%来源于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,由皮肤内的7-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的。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D很少。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低、时间长、儿童都有猫冬的习惯。夏季体内储备的维生素D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已经消耗殆尽,随着春季的到了,很多儿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症表现,尤其是在冬季出生的婴幼儿发病率可能会更高。
家长应重视对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。婴儿(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婴儿)出生14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每天400国际单位,至2岁。夏季日光充足、户外活动多可暂停服用或减量。早产儿、双胎儿出生后应立即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国际单位,3个月后改为400国际单位。婴幼儿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,接受日光照射,每日1-2小时,尽量暴露身体部位。要保证婴幼儿足够奶类的供应(3月龄内婴儿奶量约500~750 毫升/日,4~6月龄婴儿约800~1000 毫升/日,7~12月龄约800 毫升/日左右,1岁后约500毫升/日左右)。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适当补充钙剂。家长应定期带婴幼儿到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,以便及时发现和矫治小儿生长发育中的健康问题,确保婴幼儿的健康成长。